笔下中文网 > 蜀汉 >第六百二十八章 天无二日,帝王之道!
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

第六百二十八章 天无二日,帝王之道!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bixia5.cc
  司马懿阅完战报,眉头紧锁,眼神深邃,仿佛能穿透纸张,直视那千里之外的烽火连天。

  他沉默不语,只有殿中火盆烧炭的声音,滴嗲滴嗲的,每一声都似乎在敲击着在场众人的心弦。

  大殿之内,烛火摇曳,映照出曹丕焦急不安的神色。

  咳咳咳~

  他强忍着身体不适,咳嗽一声,试图以这微弱的声音打破这压抑的沉寂。

  “爱卿,可有应对之法?”

  曹丕尽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中气十足,但那股掩饰不住的虚弱还是泄露了他的状况。

  皇后郭照坐在一旁,双手紧握,眼中满是忧虑;太子曹叡则站在父亲身旁,目光炯炯,满是期待地望向司马懿,仿佛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位老谋深算的大将军身上。

  弘农之时,司马懿的能力,曹叡是看到了。

  若非是司马懿在极度混乱的时候镇定自若,应对有度,恐怕弘农郡城现在就已经丢了。

  司马懿一定会有办法的!

  曹叡眼神闪烁。

  司马懿终于从深思中回过神来,他缓缓抬头,目光与曹丕交汇,那是一种深沉而坚定的眼神,仿佛能洞察未来。

  他起身,对着曹丕深深一揖,声音沉稳而有力:“陛下,吴国被灭,汉国的下一个目标,无疑将是大魏。局势之危急,已不言而喻。”

  此言一出,曹丕、郭照、曹叡三人的面色瞬间变得凝重。

  曹叡更是迫不及待地追问:“大将军,难道我们就没有应对的办法了吗?”

  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焦急与不甘,显然不愿接受这样的命运。

  曹丕的身体日渐败坏,他成为魏国之主的日子,恐怕不会远了。

  难道说他这个魏国皇帝没当上几日,汉国就打进来了,他曹叡要当亡国之君?

  这种事情

  千万不要!

  司马懿轻轻叹了口气,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。

  “办法并非没有,只是……”他故意停顿了一下,似乎在斟酌接下来的言辞。

  “汉国灭吴之后,若其对吴国治理得当,那么明年,他们便有可能挥师北上,直指我大魏。然而,若吴国境内动乱不安,汉军则需耗费时日平定内乱,这无疑为我们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。”

  汉国虽然治理地方有一手。

  开发荆襄之地、关中之地,得粮无数。

  通过劫掠巴地、荆南四郡蛮夷,充实人口,让汉国在数年之内,便国力大增。

  但国力再是大增,今年汉国五路伐魏,加上灭吴,也极大的消耗了汉国的战争潜力。

  今年,汉国恐怕是没有能力再发动战争了。

  现在的关键,便在吴国!

  若是汉国平定吴国,吴国之中没有翻起什么大的波澜,汉国便可以整合吴国资源。

  吴国虽然缺粮,但荆襄有粮草转运,以吴国军民民力支撑,便可以勉力支撑起一场北伐。

  而若是汉国掌控吴国的过程中,出了什么岔子,汉军还要发兵去平定吴国的叛乱。

  汉军今年,甚至明年都不能伐魏。

  孙氏毕竟统治吴国三代,你一战可灭吴国,但并不意味着你一战可以让吴国臣服。

  灭国与吴国军民臣服,那是两个概念的事情。

  在后世,老美军力世界第一,还是不陷在阿富汗伊拉克中?

  曹丕闻言,眼中闪过一抹光亮,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。

  “爱卿的意思是,我们可以搅乱吴国的局势,让汉军陷入吴国的泥潭之中,无暇他顾?”

 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,显然这个策略触动了他的心弦。

  司马懿点了点头,嘴角勾起一抹淡笑,那笑容中既有智者的从容,也有对局势的深刻洞察。

  “正是如此,陛下。我等可以暗中扶持吴国残余势力,或是煽动民间不满,制造混乱,让汉军疲于奔命。同时,我大魏亦需加强边防,整顿军备,以备不时之需。”

  曹叡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之色,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汉军被牵制在吴国,而大魏则趁势崛起的景象。

  “战报中言:孙登弑父夺位,而伪汉刘公嗣夜宿王宫,便可发出流言,便说那刘公嗣秽乱吴王宫,欺辱吴王妃嫔,离间孙登与刘禅的关系,若是能够让刘公嗣杀了孙登,则吴国必定动乱!”

  “大将军此计大妙!既可缓解眼前之危,又可为将来之争创造条件。”

  曹叡简直就要鼓掌了。

  当然

  他没有想到的是,刘禅夜宿王宫,这根本就不是流言,而是已经发生的事情。

  而且不仅睡了吴王妃嫔,更是直接给孙登戴上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,将太子妃也睡了。

  郭照也微微颔首,眼中闪过一抹赞许。

  “大魏有大将军,当真是我大魏的幸事!”

  在这危急关头,司马懿的计策无疑是大魏的一线生机。

  司马懿见状,心中暗自欣慰。

  要让这个计划成功,不仅需要精心的布局,更需要上下一心,共同努力。

  光靠他一个司马懿,那是绝对不够的。

  “陛下,此事需秘密进行,不可走漏风声。臣愿亲自前往吴国边境,暗中部署,以图大计。”

  曹丕闻言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

  危难之际,能够挺身而出。

  司马懿!

  当真是忠心体国之臣!

  司马懿此举不仅是为了大魏,更是为了他,为了整个皇室。

  他抬了抬手,声音中带着几分梗咽:“爱卿,大魏的安危,就拜托给你了。务必小心,保重身体。”

  司马懿微微一笑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“陛下放心,臣定当竭尽全力,不负所托。”

  “即是如此,大将军便去尚书台,寻陈群,商议个中事情,不日朕便要准备各地布防之事。”

  “诺!”

  司马懿缓缓退出大殿。

  司马懿的身影刚刚消失于殿门之外,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他沉稳而深邃的气息。

  皇帝曹丕缓缓转身,目光落在了太子曹叡身上,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。

  那是一种既欣慰又忧虑,既期待又怀疑的复杂情绪,仿佛在这一刻,他内心的天平正微妙地摇摆着。

  他是那个贱人所出,但到底,还是曹家的血脉,还是朕的种!

  “太子之前去弘农抵御汉军,颇有朕当年之勇。”

  曹丕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量,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雕琢,既是对儿子的认可,也是对未来的期许。

  “夏侯尚以及大将军司马懿,都在军报中夸赞了你,朕心甚慰。”

  这句话,对曹叡来说,无疑是莫大的鼓舞。

  自龙阳事件以来,他一直生活在父亲阴影之下,那份随时可能被废黜的不安如影随形。

  而今,战场上的表现似乎成了他翻身的关键,他证明了自己不仅仅是个名义上的太子,更是有能力、有担当的储君。

  曹叡闻言,连忙躬身行礼,言辞中满是谦逊:“区区功劳而已,不足当年父皇万一。儿臣只是尽了自己应尽之责,还望父皇莫要过分夸赞。”

  皇后郭照坐在一旁,目光温柔而深邃,她轻轻抚了抚衣襟,嘴角挂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。

  在这个微妙的时刻,她选择站在太子一边。

  曹丕确实宠爱她,但他也确实是油尽灯枯了。

  郭女王得要为自己的后路着想了。

  此刻,她用那柔和却坚定的声音说:“太子不仅能力出众,更是孝心可嘉。此次出征,他时刻将国家安危、陛下的期望放在心上,实乃我大魏之福。”

  郭照的话,如同一股暖流,悄悄温暖了曹丕的心房。

  然而,这份温暖似乎并未能驱散他眉宇间的阴霾。

  曹丕点了点头,面色却更加惨白了,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人心,他紧紧盯着曹叡,语气中多了几分沉重:“若是朕百年之后,你可能压住司马懿?压住朝中百官?”

  这个问题,突如其来,如同晴天霹雳,让原本还算和谐的气氛瞬间凝固。

  曹叡愣住了,他万万没想到父亲会在此时提出如此尖锐的问题。

  一时间,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,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握住,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。

  他该如何回答?

  是表现出自己的雄心壮志,还是继续保持谦逊?

  大殿内静得可怕,只有烛火燃烧时偶尔发出的噼啪声,以及三人轻微的呼吸声。

  这个问题,感觉非常重要。

  若是一个回答不对,之前通过在弘农给皇帝留下的好印象,估计也就消失了。

  方才稳固的太子之位,当即就要变得摇摇欲坠起来。

  曹叡深吸一口气,努力平复内心的波动,他缓缓抬起头,目光坚定地望向曹丕是,说道:

  “父皇,儿臣自知肩上的责任重大。司马懿乃我大魏之栋梁,儿臣定当以诚相待,共谋国事。至于朝中百官,儿臣将秉持公正,恩威并施,使众臣各施所能,共辅我大魏江山。”

  见曹丕脸上并未有什么表示,曹叡在后面继续说道:

  “儿臣近日深思帝王之道,以为其精髓在于明理、制衡与仁爱。

  明理者,需洞察世事,深知治国之本,方能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;制衡者,如天平之两端,臣僚之间,权力需巧妙分配,使之相互牵制,又共谋国是,如此则朝堂安稳,国运昌盛;仁爱者,乃帝王之基,对民需如春日之阳,温暖而光明,使百姓心悦诚服,国家自然强盛。

  儿臣愿以此三道为鉴,勤勉学习,以待将来能辅佐父皇,共筑我大魏之辉煌。”

  曹丕听后,眼神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满意,但随即又被更深的忧虑所取代。

  权力的交接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,尤其是在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。

  “好,好。”曹丕连声说好,但声音却显得有些空洞。

  “你记住,为君者,不仅要有勇有谋,更要有容人之量。司马懿之才,世所罕见,你若能善用其长,避其短,我大魏何愁不兴。”

  说到这里,曹丕似乎有些疲惫,他挥了挥手,示意曹叡和郭照可以退下了。

  他身体本就有恙,如今说了这么多话,精神头已经有些不好了。

  二人行礼告退,走出大殿时,都不约而同地回望了一眼那位坐在龙椅上的身影,心中五味杂陈。

  夜色已深,月光如水,洒在空旷的宫殿之上,显得格外清冷。

  曹叡与郭照并肩而行,心中却各自思量。

  对于曹叡而言,今天的对话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,它不仅意味着父亲对他能力的认可,更预示着他太子之位的稳固。

  而郭照,则更多地在思考如何在这复杂的政治棋局中,为曹叡铺就一条更为稳固的道路。

  为保全自己在曹丕龙驭上宾之后的富贵权势。

  “母后,儿臣告退了。”

  皇后郭照点了点头,说道:“宫中一有消息,本宫便会派人去太子宫知会,如今正是关键时刻,莫要再昏了头了,多去尚书台,大将军府走动,日后这大魏的万斤重担,可是要交到你肩上的。”

  曹叡恭恭敬敬的对着郭女王行了一礼,道:“儿臣明白。”

  此番他能保住太子之位,转危为安,皇后郭照在中间出力不少。

  此番他还要多加依仗郭女王,自然不敢有丝毫不逊。

  “儿臣告退!”

  回到东宫,曹叡独自坐在书房内,窗外月色皎洁,他却无心欣赏。

  脑海中反复回响着父亲的问题,以及自己给出的答案。

  司马懿位极人臣,自己当真能够制衡他?

  还有国中那些世家,宗室那些叔伯们

  一个个可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。

  最关键的是,他的敌人太强了。

  那汉国国势如日中天。

  那伪汉皇帝刘公嗣如狼似虎。

 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,如何平衡朝中的力量,如何在保证国家稳定的同时,实现自己的治国理念,如何保住国家社稷,如何在与汉国争锋中更胜一筹。

  这将是他作为储君,乃至未来帝王必须面对的课题。

  夜深人静,烛光摇曳,曹叡的身影在墙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,他闭目沉思,心中已暗暗立下了誓言:

  无论前路多么艰难,他都将一往无前,为了大魏的明天,也为了证明自己,能够成为一位无愧于天地、无愧于民心的帝王。

  我曹叡,可是响当当的汉子!

  难道还会不如那刘公嗣?

  而此刻,尚书台中。

  司马懿很快便见到了尚书令陈群,以及执掌宫中禁卫的中领军将军朱铄。
  http://www.bixia5.cc/book/89/622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ixia5.cc。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bixia5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