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中文网 > 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 >第四百五十三章:落后了!大明彻底落后了!
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

第四百五十三章:落后了!大明彻底落后了!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bixia5.cc
  燕京湾南部。

  海军大营外。

  朱棣的马车远远靠近时,就看到,停靠在海湾南侧的几艘战船。

  破破烂烂的风帆,无声展示着,经历过的风浪和凶险。

  一群孩子,围着一群身着破破烂烂海军军服的将领,不知正在叽叽喳喳询问什么。

  朱棣马车抵近后。

  孩子们忙停下对外面世界,充满好奇的打听。

  俞靖、王靳宓、周潮等人迫不及待靠近马车。

  朱棣、徐妙云推门下来时,俞靖等人激动行礼:“拜见王爷、王妃!”

  朱棣忙扶住俞靖,徐妙云去搀扶几个孩子。

  朱棣打量着俞靖,高兴拍了拍俞靖肩膀,“一走三年多,我们都以为你们出事了,又不敢声张,总抱着一丝希望,好!好!好!没让我失望!”

  “诸位将士,请受我一拜!”

  朱棣后退一步,郑重一拜。

  虽然还不清楚俞靖等人,到底漂流到什么地方。

  但迈出这一步,对于中原文明、中原人而言,意义难以估量,所以俞靖他们当得起。

  海洋文化,不是发展一支海军,搞搞商贸就算海洋文化。

  勇于向未知探索,才是海洋文化的精髓。

  所以说,不管俞靖他们到底飘到哪里,有没有探查到大洋洲,他们一走三年多,平安回来。

  他燕藩、中原、中原的大陆文明。

  从此,就要再增加一种新的文明!

  海洋文明!

  只要能持续下去。

  中原文明一定能在海洋文明兴起的时代中,抢占先机,占据重要的地位!

  海洋文明兴盛几乎是必然要发生的。

  陆上文明的经济圈,自古以来,就以中原为最。

  丝绸之路、蒙古西征……

  但大陆文明的发展,中原几个强大而鼎盛的王朝已经是极限了。

  随着蒸汽机的诞生。

  火车和蒸汽船都会陆续出现。

  其实,火车和蒸汽船就代表着两种文明……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。

  但修建铁路太难了。

  陆地上,河流、崇山峻岭、沙漠、冻土等地形地貌缘故,即便火车出现,能极大促进大陆文明圈的纽带。

  但相当长一段时间,依旧受制于地形地貌,国界、科学技术等因素,无法和蒸汽船相比。

  大海虽然凶险。

  但只要造出速度快,且坚固,完全不依靠洋流、季风的海船,为了经济利益,人类就敢于驾驶海船,在平坦的大海中航行。

  大陆文明已经发展到极限。

 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,将会是海洋文明对经济、军事、政治格局,产生主导作用。

  而他燕藩,已经代表中原文明,率先就海洋文明的探索、发展、构建,先行一步了。

  接下来,就是持之以恒坚持。

  当然,一定要确保有利可图,否则,对海洋文明的探索,一定会戛然而止。

  就好像,历史上,‘他’已经看到了海洋文明,在未来的重要地位,所以才有了下西洋。

  他孙子,朱瞻基同样看到了海洋文明的未来,所以才有了重启下西洋。

  甚至放出豪言壮语。

  可那又如何?

  历史上,大明的下西洋,没有一个真正能为百姓、政权带来庞大利益的目标!

  更多是为了传播中原文明,以及宣威!

  这本质就错的离谱!

  忘记了老祖宗那句话,天下熙熙皆为利来!

  这个世界,任何事情,抛开利益去谈,都是空谈,都不可能实现!

  就好像,他为什么不搞圣人那套德教宣导,教育燕藩治下官员爱护百姓、服务百姓?

  而是用乡土村社、雇工身股制去提高百姓政经地位,遏制官僚风气。

  为何他搞乡土村社。雇工身股制,同时也准许有能力的人走出乡土村社,有能力的人,在雇工身股制赚取更多?

  说白了,就是他很清楚,人是有理智的动物!

  学会思考的动物,更会时时刻刻思考趋利避害。

  不能让人变得满肚子私欲、功利。

  也千万不能让人觉得无利可图!

  燕藩的官员,虽然无法像大明的官员,吆五喝六,颐指气使。

  但拥有着不俗的社会地位,以及超出许许多多普通人的薪酬俸禄。

  这就是官员做事的动力。

  再辅以德教、法制!

  这样一个具有稳定性的三角形大拼盘,组合在一起,才有了现在燕藩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
  所以,未来的海洋文化中,也一定要具有利、德、法!

  必须搭建起这样一套架构理念,制定清晰明确的目标、规矩,如此,才能保证,中原文明,探索海洋文明持之以恒,且占据主导地位。

  “王爷、王爷……”

  俞靖等人看着朱棣冲他们作揖一拜,纷纷慌乱躲避,每个人,心中都不由感动。

  朱棣也知道俞靖他们的顾虑,作揖后,就起身,笑道:“三年多,连海上无常的凶险都不怕,我一拜算什么!”

  俞靖等人眼中微微泛起水光。

  朱棣笑骂:“没出息,走,先回王宫,好好休整一下,说说你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,以及,你们最后去了哪里?”

  “王爷稍等,末将等人,给王爷带回了一些东西。”

  俞靖笑说着,挥了挥手,身后的将士忙跑上船。

  叽叽……嘎嘎……

  不一会儿,各种各样的叫声就响起。

  只见将士们用绳子,牵着各种动物,从船舱内走出来,走下码头。

  “哇!这是什么动物!”祈婳惊呼一声,迫不及待跑过去。

  “郡主小心……”

  一名海军将士,看到小祈婳径直跑到蹦蹦兽面前,此兽已经开始戒备,大喊一声,率先挡在此兽面前。

  此兽人立而起,两只前蹄已经开始‘出拳’,替祈婳挡在前面的海军将士也毫不示弱,拳脚相加。

  一时间,码头上,上演了一场人兽自由拳击赛。

  看的小祈婳及众人,全都惊的微微张嘴。

  直到牵着此兽的海军将士,不断拉着绳子往后退,同时呼喊,这只奇怪的动物才渐渐冷静。

  祈婳忙向挡在她前面的将士鞠躬,“阿武叔,对不起,伱没受伤吧?”

  阿五叔笑着扬了扬拳头,“郡主,卑职的拳头连皮都没擦破,卑职皮糙肉厚着呢!”

  郡主他们小时候,经常被统制带到海军战船上,出海观摩海军训练。

  他们算是看着郡主长大的。

  郡主虽然调皮了点,可打小王爷、王妃教的就好,心地很善良。

  朱棣笑看着小祈婳给陈武道歉后,和徐妙云在俞靖陪同下走过来,其实,这些动物,他都认识。

  不过还是耐心听俞靖介绍。

  “王爷,离开时,我听王爷说,要在咱们燕藩的都城,建一个动物园,这一路上,我都在留意各处咱们没见过的珍惜动物,本来不止这些,可很多在沿途返回时,也不知是我们照顾不当,还是水土不服死掉了,这两只擅长打架的,我们给起了个名字,叫蹦蹦兽,此兽行走时,就是一蹦一跳的,此兽繁殖方式十分奇特,它的腹部有一个小袋子,幼儿一直待在这个小袋子内……”

  ……

  “这是一种天鹅,不过和咱们中原的天鹅不同,这种天鹅浑身羽毛都是黑的,我们叫他黑天鹅。”

  ……

  “这是树懒,此兽特别懒,爬在树枝上行动,人看着,都能气死,天底下,就难找比他更懒的动物了,此兽很少出现在地面,一般都生活在树上……”

  ……

  “这种长着鸭嘴的家伙,我们叫鸭嘴兽……”

  ……

  袋鼠、黑天鹅、树懒、鸭嘴兽……

  祈婳他们都被这种新奇的动物吸引了。

  朱棣唇角含笑听着。

  从这些动物,他就已经十分肯定,俞靖找到了大洋洲!

  按理说,去大洋洲不应该耗时三年多。

  看来,只能等会儿回宫后,再仔细问问,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
  等俞靖介绍完后,朱棣指着海湾北部,笑道:“咱们燕藩的动物园,就建在海湾北部,中央花园广场旁边……”

  话中,朱棣看向毛骧:“六叔,你先安顿将士们,然后让海军大营将士,把这些动物,根据探索队将士们对它们生活习性的介绍,抓紧在动物园内妥善安置。”

  他为何,要在中央花园,用燕藩内帑私库的钱补贴,建立一座对外免费开放的动物园呢?

  首先,肯定是为了提升百姓对燕藩统制的自豪感、归属感。

  其次,其实也是最主要的目的。

  他希望,孩子们从小看着搜罗自世界各地的动物,在心中埋下一颗,对未知世界的好奇!

  “遵命!”

  毛骧带着人匆匆离开。

  朱棣扭头,冲沈至笑道:“沈至,你也跟我去王宫,听听俞靖他们这一路的所见所闻。”

  沈家想做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豪商。

  他也不会吝啬对沈家的尊重。

  同时,也愿意给沈家打开更广阔的视野。

  天底下,似沈家这样富有社会责任心的豪商精英实在是太少了。

  就政权本身而言。

  只要是不糊涂,不昏聩无能的政权,对沈家这样的家族,都会予以尊重、帮扶、引导。

  沈至高兴笑道:“王爷,您的王宫臣经常去,可臣还没有一次,给王爷、王妃牵马执鞭的机会,这回,能不能给臣一个机会。”

  他们沈家三房,是做的不错,富有王爷所说的社会责任心。

  但他很清楚。

  历朝历代多少君主。

  又有几个君主,肯如王爷,给类似他们沈家这样的人,足够尊重、帮扶、引导?

  所以,他沈家上上下下都特别感念王爷。

  朱棣知道沈至的心意,笑着拍拍沈至肩膀,“行啊!”

  随即,一群人往王宫内走去。

  马车内。

  俞靖拘谨坐在朱棣和徐妙云对面,擦了擦手,抬手,轻轻用手指碰触马车车窗上的玻璃。

  朱棣笑道:“玻璃这玩意的烧制技术是梁道明送给咱们那个伍伦西洋人贡献的,不过,他们烧制的玻璃不行,杂质太多,咱们对他们的烧制工艺进行了改造,并且,咱们得十几吨高炉,温度高,产量大,所以现在应用十分广泛,车窗玻璃、窗户玻璃、唐代就出现的手持眼镜……”

  “对了,还有这东西。”

  朱棣从马车专门设计的储物格内,拿出一支镶金的单筒望远镜,递给俞靖,“此物名为望远镜,如果你们出海时,咱们就搞出这个东西,对你们的帮助一定很大,现在,咱们军中已经批量装备此物,朝廷陆续编练成的百万新军,也向咱们批量购买……”

  朱棣教会俞靖使用望远镜后。

  俞靖隔着车窗,用望远镜观察燕京远处的景象。

  马车驶过大铁桥后。

  才意犹未尽收回视线,看着手中的单筒望远镜,细细摸摸,还给朱棣同时,感慨道:“王爷,臣抵达海湾,看着两岸景象,都惊呆了,以为误入一个未知强大的国度,这三年多,咱们燕藩变化太多、太快了……”

  他有种山中三年,世上已千年的错觉。

  朱棣笑着推住俞靖递来的单筒望远镜,“这只望远镜送给你……”

  “末将谢王爷!”俞靖高兴激动感谢后,爱不释手把玩。

  这可是王爷送的!

  王爷用过的。

  用来传家都绰绰有余!

  ……

  马车从海湾北部,居住区,东西向主干道向东行驶,一直来到坐落海湾北部东侧的王宫外。

  俞靖跟随朱棣、徐妙云入宫。

  好奇打量着。

  既有红砖钢筋水泥,又有宫宇楼阁,传统中原建筑风格,和钢筋水泥红砖组成的建筑风格,巧妙结合。

  不奢华,但雅致。

  雕刻壁画,没有宋朝以及本朝那种耗费人力物力的精雕细琢。

  无论是雕刻还是壁画,线条粗犷,好似复古汉唐风一样,大气磅礴,气势雄宏。

  以前他不懂这些。

  可这次出去,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事物。

  他对文化也有了更甚的了解。

  一个政权、一个群体所展现出的文化,必定与其内在气质相吻合。

  宋朝开始,在服饰、绘画、建筑展现出的精挑细琢柔美华丽。

  除了工艺进步。

  其实更主要,恐怕还是反映出,自唐末后,整个中原文明巨大的转变吧。

  当一个群体,喜欢精挑细琢的柔美华丽时,也反应了群体本身的某些特征。

  如今,在王爷的燕藩,他看到了新旧融合,看到了汉唐之风。

  似乎也恰恰印证了。

  燕藩这个由勇于出海迁民以及本土百姓组成的新群体,未来很长时间,一种内在气象、气质。

  王爷这座王宫瞧着,花费恐怕还没朝中那些王爷的藩王府奢华。

  不过,胜在这里气候宜人,种植着各种景观,令人赏心悦目,应接不暇。

  就是,怎么宫人少了点?

  这也太少了吧?

  一路走来,也没见太多人。

  俞靖微微皱眉,低声道:“王爷,宫内的宫人太少了吧?”

  “老俞,你知道王爷宫内总共多少人吗?”沈至笑着伸出一根手指头,“除去禁军,拢共也就一百多人,这其中,只有二十人常驻王宫,其他人都是雇工。”

  俞靖惊讶看向朱棣,“王爷,臣知王爷不喜欢铺张浪费,可王爷现在是一国之主,也没必要如此节俭,咱们燕藩能人人吃的饱饭,恐怕还有节余,这样的天下,王爷就算是铺张一点,末将看,谁敢没良心说三道四!”

  他知道王爷、王妃并不追求物质上的奢靡享受。

  在鸡笼屿的王府时,人数更少。

  可现在,不管怎么说,王爷也是一方之主了。

  几年乡土村社执行下来,百姓恐怕也富裕了,他看王爷奢靡一点,谁敢说三道四!

  一百伺候的人?

  朱紫巷最差的权贵之家,伺候的仆从,恐怕也是王爷的几倍吧?

  谁家要是不养活几百仆从,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权贵!

  徐妙云笑笑,“我和王爷不喜欢太多人围在身边。”

  “俞靖你这是皇帝不急太监急。”朱棣笑道:“我们每个人身边,有一个人伺候足够了,再加上御膳房一些需要一直待在宫中的岗位,真正需要常驻宫内的人,用不了太多,再雇佣点妇女,每天入宫帮忙打扫一下,非禁止区域,洗洗衣服,就足够了。”

  或许是,从成婚后,他们就习惯了。

  反正现在特别不喜欢那种出入一堆人跟着。

  王宫内没有太监。

  常驻女官二十人。

  特定雇工妇女一般维持在八十人左右,军情司挑选招募,他和妙云亲自审核把关。

  再加上,这些人,只是打扫一下王宫内的公共区域。

  同时,都有宫内心腹女官盯着。

  至于涉及政务、王室隐私的区域,都是有常驻宫人负责。

  “将来的继承人怎么搞,我和王妃不管,但我们觉得这样自在舒服,人活一世,除了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,剩下的,总得怎么自在舒服,怎么来吧。”

  朱棣打趣说着,指了指沈至:“你问问沈至这个咱们燕藩大富豪,他们家有多少仆从,我从来没有禁止仆从多寡,他们家的正式家丁也就二三十人,身下的都是雇工。”

  俞靖看去时,沈至点点头,笑着解释:“老俞,咱们燕藩和大明不一样,百姓种地、当工人都能过得好,基本没人愿意给别人当家丁,王爷身边肯定趋之若愚,像我们沈家这样的豪富之家,还真没有太多人愿意干这个活,毕竟,在外面也能活得很好,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别人脸色……”

  “现如今,常驻家丁都要给更高的月钱、至少要比当农民、当工人高才行,雇工更只是负责打扫、洗涮,主家对雇工没有掌控人家命运的权力。”

  “有些人,想给官员当家丁,为子弟谋一条出路,可这种风气,刚开始,就被蒋大人、叶大人、夏大人他们注意到,上书王爷,要对商贾、官员家丁出身读书人,在任用上,进行严苛的履历调查,做出了严苛规定,在咱们大明,宰相车夫的儿子,入了官场,可以受到很多照顾,可这一套严苛规定出来后,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就小之又小了。”

  ……

  “总之,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,百姓出路越来越多后,愿意给人干家丁,签订身契,失去自由决定命运的人,只会越来越少,未来,可能只有雇工,而没有家丁一说,也是十分有可能的。”

  俞靖认真听完后,感慨道:“原来,变得不只是建筑、技术,就连民间,人与人的关系,三年多时间,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。”

  朱棣笑笑。

  人类活动的一切,都是由经济决定。

  当小农经济时代,过渡到眼下,经营性农业以及工商业实现极大发展的新时代。

  社会活动中,人与人的关系,必然发生剧烈变化。

  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改变。

  不跟随时代,必然要出问题。

  一行人来到书房,落座后,几名宫女奉茶离开。

  小祈婳迫不及待询问:“俞叔,快给我们说说,你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。”

  俞靖笑笑,随即开始讲述,“这一路,我们没有遇到强大的国家,所遇族群,都是开化程度很低的族群,别说和咱们大明相比,就是与吕宋相比,都差十万八千里……”

  众人认真听着。

  小祈婳听到俞靖讲述,所遇族群,连衣服都没有,全都是用树叶遮挡,大眼睛瞪大,“俞叔,那你们有没有给他们衣服。”

  “祈婳!”徐妙云瞪了眼,“乱插话,不礼貌!”

  祈婳吐了吐舌头。

  俞靖笑笑,回答:“给了,我们离开时,王爷让我们带着布匹、绸缎,我们不但给了,还教他们怎么做衣服……”

  朱棣听闻后,点点头,“你们做得很好,咱们有绝对的武力,但是对于亲善咱们的,不要善动武力,以利与之相处,以德与之交心、以规矩,让他们明白咱们得底线……”

  对于这种完全几乎未开化的族群。

  他不想搞吕宋这一套,铲除精英层。

  没必要。

  对方根本就没有形成自身的文明。

  “今后,对于未开化的族群,以及咱们不会去征讨的国度,无论是海商、还是咱们得海军,都要坚持以利与之相处,大家一起赚钱,这赚钱才能长久,以德与之交心,才能交到真朋友,咱们出门在外,遇到困难,才有人肯帮你,以规矩,让他们明白咱们底线,彼此相处起来,才知道分寸,如此,咱们得海商事业、海上探索事业,塑造海洋文明才能持之以恒,始终保持领先。”

  沈至、俞靖不停点头。

  沈至看看认真听着的雍鸣,唇角露出笑意。

  燕王、世子两代人,足以奠定燕藩的海洋文明秩序了!

  ……

  俞靖继续讲述。

  “臣等经过一年多航行,终于发现了一块巨大的陆地,这次带回来,活下来的动物,大多来自这块陆地,这块陆地的面积不输咱们大明,一半是半干旱荒漠、草地,也有很大一部分土地,风调雨顺,十分肥沃……”

  ……

  “臣等抵达时,刚好遇到这片陆地上,十数个族群发生了特大瘟疫,我们小心翼翼靠岸后,一边探查这块陆地,一边小心翼翼派出人接触这些族群……”

  ……

  “太惨了,这些族群几乎不懂任何医疗手段,面对瘟疫,只能听天由命,我们试着隔离医治了一个被他们赶出族群的患者,医治好后,对方把我们当神仙看待,之所以三年多才回来,是因为我们在这片陌生大陆,待了一年多,帮助这些族群抵抗治疗瘟疫……”

  “最终,总计差不多八十万人口,虽然我们花费一年时间,帮忙及时遏制了瘟疫,可活下来的只有三十几万人。”

  ……

  朱棣从俞靖对登陆点地形地貌描述。

  基本猜测到,俞靖率领的探险队,率先在澳洲的堪培拉登陆。

  也不知,在太平洋上,受季风、洋流影响,怎么就先去了新西兰那块地方。

  而不是澳洲北部的新几内亚。

  对于俞靖帮本地土著族群治疗瘟疫,他是支持的。

  即便将来移民。

  他也不会对一个未开化的族群进行抹杀。

  这样可以交好的未开化族群,想要交好同化,并不难。

  中原百姓的质朴,面对弱者时,更愿意伸出手帮一把。

  同化并不难。

  这不是他妇人之仁,而是没必要。

  铲除吕宋精英层,是客观决定了,这群人对未来危害很大,必须如此。

  说到底,他做决定,也是以利益为导向罢了。

  “王爷,想要远航,咱们现在的畜力动力还不够,季风、洋流这些因素,畜力提供的那点动力,根本无法满足海船对抗这些因素造成的偏航问题……”

  畜力连续牵引两三个时辰,一天时间,剩下就得歇着。

  还得好好照顾。

  “这次远航,带在船上的牛,只回来三分之一,剩下的全都陆陆续续病死了,能提供的动力也越来越弱……”

  朱棣点点头,“畜力对于一走就是数年,漂浮海上,动辄数月,的确很难适应,不过,你说的更强劲的动力,已经有些眉目了,咱们的鸡笼屿造船厂和宜兰造船厂,一直联合一起攻关这个问题,刚开始,设想把风帆改为一个巨大的布制三幅风车,链接动力舱的转盘机括……”

  “为此,还制造了一艘小型试验船,可事实证明,这种设计,几乎是做无用功,在有风的时候,甚至还跑不过巨幅风帆船。”

  他早知道这个结果了。

  不过,还是砸钱支持匠人们去实验。

  在这次实验中,因为可以转动的桅杆外面,需要厚度比较薄,重量轻,但十分长的铁制套筒。

  匠人们在攻坚克难中,攻克了长十几米铸铁管的制作工艺。

  现在,王宫内的通水管道就是用这种铸铁管做的。

  还有,转动的铸铁桅杆和套筒有了,在实验中,发现光有这两样东西,很容易因为剧烈摩擦,对套筒和桅杆造成损坏,而且风力在传输过程中,摩擦产生的浪费也很大。

  匠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翻阅古籍,受到战国时期滑动轴承的启发。

  发明了转动轴承。

  他设计的自行车内造出来。

  转动轴承的发明创造,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。

  看,一个失败的研究,攻克的技术,创造出多少价值?

  他和宜兰造船厂砸进去的钱,未来都会成百倍赚回来。

  “此项实验失败后,匠人们就开始研究水,他们认为,水锤的动力是水提供的,农田灌溉水车的动力也是水提供的,他们认为,再想找出新的动力,风走不通,只能走水这一路,一个从示范区跑到咱们这里,在工厂打工,叫马大的工人提出,他们草原冬天用铜壶烧水,经常发生盖子被气弹飞的现象……”

  这个马大,他没见过。

  但这个人发挥了很大作用。

  已经为蒸汽机的诞生,提供了方向。

  “现在,匠人们正在研究烧开水,听说进展不错,已经用铆钉结构制作出密闭的锅炉,并且验证了,烧开水气体产生的力量很大,他们现在正在琢磨设计一种,气体带动机构转动的结构……”

  其实已经有了。

  就是现在冶铁厂到处可见的往复式风箱。

  西方人能发明蒸汽机,就是借鉴了中原往复式风箱的结构。

  往复式风箱就是中原传到西方的。

  第一次科技大爆发,本质是工匠经验。

  而中原经过几千年积累。

  各种技术工艺积累的底蕴已经十分深厚了。

  只是一直以来,技术被当做奇淫巧技,不重视技术,对从事技术者不尊重,无法促成技艺传承的匠人,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。

  所以,数千年,中原人坐拥宝山,却无法受益。

  最终,反倒是随着明清东西方文化交流,大量千年积累的技艺,传到西方。

  被一群没有文化包袱的蛮夷窃取。

  描绘成他们的文明!

  想想就令人心痛。

  看看他去东番,到现在,在吕宋建立王宫,才多久?

  他也没做什么。

  只是予以匠人支持,发挥匠人积极的主观能动性。

  这些从事技术的匠人,给了他多少惊喜!

  “我看,咱们使用的往复式风箱结构,就能解决气体带动机括转动的结构,我已经给匠人们提醒了,他们正在研究,正在攻坚克难。”

  相信用不了多久,就能弄出来。

  蒸汽机中使用的连杆结构,凸轮结构,在搞手摇缝纫机的时候,就搞出来了。

  “最迟也就两三年之内,大概率,就能把所有技术难点都攻克了。”

  一旦掌握烧锅炉这项技术,未来,就光明了。

  其实,他可以直接推动,烧锅炉这项技术,只要他指明了,制作并不难。

  可他更希望,培养一批匠人的主观能动性。

  他总有一天会死。

  可研究精神,研究氛围,只要在这片土壤诞生了,他呵护几十年,长成一颗青壮大树后。

  就能持续很久!很久!

  “太好了!”

  俞靖激动跳起来,意识到失礼了,忙请罪,然后迫不及待道:“王爷,臣想去联合研究司看看?”

  朱棣笑笑,“去吧,不过你先回家洗洗,看看家人,这三年多,他们都很担心你。”

  ……

  洪武二十四年十月。

  一艘大明来的海船,驶入燕京湾。

  已经长成半大小子的杨荣,从船舱跑出来,难以置信盯着海湾两岸的建筑,喃喃道:“这就是师傅打造的燕京、燕京湾?”

  方孝孺抬头,看着海船缓缓驶过时,头顶黑压压的大铁桥,“是真的,都是真的!”

  朝廷收到过这方面的消息。

  可传回朝中。

  朝中同僚都说,这是夸大其词!

  还嘲笑,这是燕王为了蛊惑百姓出走大明的把戏。

  但现在,一切都是真的。

  燕京所有的一切,雄伟壮观,给人的震惊,远比锦衣卫密奏,文字描绘的多得多!

  “落后了!彻底落后了!那群坐井观天的混蛋,真该来亲自感受一下!”

  啪!

  方孝孺重重拍打栏杆。

  要不是代表太子,为太孙大婚送请帖,他争取这个机会,恐怕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!

  燕王的燕京、燕京湾,是否还有更多,尚未看到,却令人骇然震惊之处?

  求月票、推荐票、追订、全订。

  (本章完)
  http://www.bixia5.cc/book/414/458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ixia5.cc。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bixia5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