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九十一章 发家秘史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bixia5.cc
“许老,你们许家的祖茔怎会在城里?”方如今的话语中带着不解。许成宗微微一笑,捋了捋下巴上银白的胡须。
“小长官有所不知,老家的确有我们许家的祖茔,但若论起老祖宗的百年吉地,还真就在这金陵城中。”
“明朝嘉靖年间,我们许家出了一位进士,官至礼部侍郎,人称德厚公。他不仅文采飞扬,更以德行着称,去世后便被葬在了这虎踞龙盘的金陵之地。”
“德厚公膝下有三子,可惜的是,他们并未能继承父亲的文采,屡试不第,终究未能步入仕途。”
说到这里,许成宗的眼神里闪过一丝遗憾,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。
“老祖宗生前曾留下遗言,金陵虽繁华,但各方势力错综复杂,他一旦撒手西去,此地对家族而言,便是是非之地。”
“于是,他嘱咐后人,不如回到老家耕读传家,远离纷争。就这样,我们许氏一门便迁回了老家,那里山清水秀,远离尘嚣,倒也落得个清净。”
方如今听得入神,心中那份隐约的猜测逐渐清晰起来。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,他耐着性子,继续倾听许成宗的讲述。
“有明一朝,许氏族人每年都会不远千里,来到金陵祭奠先祖。然而,世事无常,清军入关后,族人担心那些鞑子会挖坟掘墓,破坏老祖宗的安息之地,便悄悄地将坟茔移了位置。”
许成宗说到这里,语气中透出一丝无奈与叹息。
“后来,鞭子军倒也没有过多关注这处坟茔。族人都在庆幸,此事就这样过去了。可谁知,人算不如天算。当时安葬之地选址只顾着隐秘,竟是十分的仓促,并未对地利多加考虑,将其葬在了河湖交叉的左近之地。”
“你们也知道,金陵多河多湖,自古以来便是水患频仍之地。清代,不到三年时间,便要遭受一次水患的侵袭。”
许成宗的眼神变得凝重。
据有记载的史料,就知道金陵共遭遇大小水患64次,其中乾隆朝21次,嘉庆朝2次,道光朝15次,咸丰朝3次,同治朝4次,光绪朝18次,宣统朝1次。
平均算下来,的确是不到3年时间就要遭受一次水患的侵袭。
“水患最严重的表现为洪水灌入人口密集的城内,如据道光十一年六月十四、十九等日又复大雨如注,江潮涌灌,倒漾入城,贡院内水深自二尺七八寸至三四尺不等,大门外附近民房庐舍亦被淹漫。”
“当时金陵一些比较重要的水关,如东水关、西水关等,建有许多涵洞,又用闸板控制启闭,调配控制着平时与灾时出入城的水流。如道光十四年抵御水患入城时,水闸的启闭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。”
“不过在水患来临的个别年份,由于洪水势大和年久失修等原因,官绅往往选择堵塞水闸而不及时开启,造成了城内河道的死水状态。这种过犹不及的做法,极易酿成悲剧。”
“道光十一年堵塞之后,城内尽成死水,沿河居民不下万余家,日倾污秽之物,荡涤无从,壅遏愈甚。次年壬辰春夏之交,满河之水变成绿色,腥臭四闻,时疫大作,死者不可胜计”。
许成宗重重叹口气:“除了应急时关闭水闸外,当时还有一种引湖入江的治水设想。”
“所谓引湖入江,即通过凿断山脉阻隔,用新水道将玄武湖与长江连通,利用玄武湖相对较高的地势,使湖水直接入江,从而减轻城市面临的水患压力。”
“此法在道光十一年水患时,就有人提出这一设想,结果被讲究风水的官绅认为会破坏‘龙脉’而斥之为‘无知妄作之举’。”
“结果在道光二十一年夏,江潮泛涨,城中积水为患。引湖入江的治水之法再次被人提出。时任江宁布政使迫于无奈,决定采用,后被人继续用堪舆学说服而放弃。从实际出发,引湖入江不仅工程浩大,也会带来诸如洋舰长驱、削弱城防这样的消极影响。”
“道光二十九年,金陵遭遇史无前例的水患。通城行船,东花园、王府巷等处水逾屋脊者数尺,船行其间,为水中树枝所挂,辄至覆溺,人谓之渡海”。
“当年初夏,引湖入江的议论再起,随后竟愈演愈烈,拟从神策门外后湖岸边开始,沿城墙向西十余里开凿一条河道,直达下关江边,意欲使后湖(玄武湖)之水倾泻无余而后快。”
“当时,两江总督在清江浦督办河工,上任未久的江宁布政使派令委员协同承办,齐赴城外丈量,插桩定志,将于开春动工。闻此决定,黎民滋惧,人心惶惶。”
“本地士绅更于次年二月陆续抵京,欲向金陵籍官员求助。有大臣甚至准备将此事奏报道光帝。很快由金陵传来消息,两江总督归宁途中路经扬州时,听从了一众官员和乡绅的劝诫,正月底回署后便立刻制止了江宁布政使的行动。”
“洪水无情。官府虽然没有让河水改道,但河水自己却改了道。许家老祖的坟茔便是道光二十九年因为河水改道而到了河床之下。”
“得知此消息之后,我许氏族人们心急如焚,曾商量过重新选址安葬,并且派了先生去堪舆,但这万年吉地的选择实在是马虎不得,族内关于选址的争论不休。”
“好不容易选好了址,可长毛起兵造反了,族人担心兵灾会对老祖宗的坟茔不利,贸然迁坟反倒会坏事。此事便再次耽搁了下来。”
“后来,洋人坚船利炮,军阀互相倾轧,连年的征战,天下大乱,战火纷飞,民不聊生。这事情,也就这样被耽搁了下来。”
方如今问:“那后来呢?许家的祖茔,就一直留在那里了吗?”
许成宗摇了摇头:“不,祖宗的棺椁遗体浸于水中,我们这些人俱是不肖子孙,将来到了下面是没有脸面见他老人家的。于是,我们暗中寻找机会,终于在清末民初,趁着局势稍微稳定,将老祖宗的坟茔悄悄地迁回了金陵城中的一处隐秘之地安葬。”
“当时,寻找老祖宗被埋在水下的坟茔,任务艰巨而危险。除了几位德高望重的族老,便是许元夏和几个年轻后生自告奋勇地跟了去。”
“许元夏的水性最好,位置还是他发现的。然而,就在棺椁重见天日之时,族人们却惊愕地发现,里面原本放置的几件宝物,竟不翼而飞。”
许成宗微微一顿,眼神中闪过一抹痛惜:“那些宝物,不仅是老祖宗生前的珍爱,更是我们许家几代人的传承与信仰。它们的失踪,无疑是对我们许家的一次重大打击。”
方如今紧锁眉头,追问道:“那尸身被破坏了吗?”
许成宗摇了摇头,语气中透出一丝诡异:“奇怪就奇怪在这里。尸身经年累月被水浸泡,早已不成型,即便是被人破坏,也难以察觉。但关键在于,德厚公的心爱之物,在下葬时并未与尸身同置于棺椁之中,而是藏在了坟茔的另一个隐秘之处。”
“哦?”方如今闻言,不禁挑眉。
许成宗继续解释道:“那藏宝之处,只有族内三支的长房才知晓。而许元夏,便是二房那一脉的长房。”
方如今目光一闪,直言不讳:“你是怀疑许元夏偷的?”
许成宗闻言,干咳几声,神色有些尴尬:“只是有所怀疑罢了,未必就是他。毕竟,当时的情况复杂,谁也无法确定到底发生了什么。”
“只是……只是……”许成宗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犹豫,似乎有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。
方如今见状,便鼓励道:“老人家有话不妨直说。”
许成宗叹了口气,终于鼓起勇气说道:“此事其实发生在许元夏被怀疑偷盗礼金之前,我们还是非常信任他的。当时,那几个后生冒着生命危险,在水中摸索,终于找到了老祖宗的安息之地。然而,迁坟之后,除了许元夏之外,其余那几个后生一直老家,再也没有踏足过金陵。”
知情者之中,只有许元夏离开了老家,而且又有盗窃礼金的嫌疑,被怀疑是再正常不过的了。
许成宗停顿了一下,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:“后来我问过其他几个后生,他们都说许元夏的水性最好,是他最先进入墓室中的,这中间发生了什么,那几个后生也不得而知。”
方如今听得入神,追问道:“那当时许元夏有没有什么异常的表现?”
许成宗摇了摇头,苦笑道:“这我就不知道了。毕竟,当时我们都以为是被人家给盗过了,也就没有往这方面去想。再者,这些都是陈年旧事,很多细节都已经模糊不清了。”
方如今分析道:“许元夏的嫌疑确实很大,他与家族决裂,心生报复之心,这本身就是一个动机。但令人费解的是,多年之后他将两个儿子送回老家时,难道他不担心族人会因此怀疑他,甚至拒绝他吗?”
许成宗闻言,沉吟片刻,回忆道:“当时我也曾直言不讳地问过他此事。他一口否认,态度坚决。他说,虽然跟族里闹翻了,但绝不敢对老祖宗有半分的不敬。毕竟,那是我们共同的根,是他无法割舍的一部分。”
“这么说来,你是相信许元夏的人品喽?”方如今挑眉问道。
许成宗叹了口气,缓缓说道:“那一次,我和他秉烛夜谈,也问了当年婚礼礼金丢失的事情。他眼神坚定,语气诚恳,让我有些动摇。但人心难测,我也无法百分百确定他的清白。”
“直到前几年,我们族内的一个子弟突然被传去了洛阳,据说还成了富家翁。这可真让人大跌眼镜,要知道,此人一贯游手好闲、好吃懒做,何时竟能发达至此?家人问起他的财富来源,他也是含糊其辞,不肯多说。”
“去年,有人从洛阳传信回来,说此人被警察抓了,起因竟是多年前的数起盗窃案。这消息一出,全族上下都震惊不已。我们一问才知道,此子手脚一直不干净,多次入室盗窃,他积攒的财富竟然全是不义之财。这简直是有辱门风啊!”
说到这里,许成宗的脸上露出了痛心疾首的神色,缓了缓片刻,抬手抚胸数次,才继续说道:“当年那场婚礼,这孽畜也是礼金的经手人之一。我意识到可能是真的错怪许元夏了,便派人去洛阳打听消息。可是到了洛阳之后,得到的却是孽畜死在牢狱中的消息,此事便死无对证。”
方如今心中暗自思量,许元夏身上的嫌疑如同沉重的枷锁,似乎难以摆脱。
但他真的会做出盗窃老祖宗坟茔里宝物的事情吗?
这念头在方如今脑海中盘旋,却始终找不到确凿的证据来支持或反驳。
就在这时,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许世杰曾经说过的一句话。
当年,许世杰和许元夏兄弟二人从水下坟茔中发掘出了一笔横财。
许世杰在酒后曾不经意地向人透露过这段发家史,结果却遭到了许世荣的严厉训斥,自此之后再也不敢提及盗墓的事情。
这个细节让方如今心中一动。
方如今心中暗自揣摩,许元夏虽然嫌疑重重,但未必真会做出对不起祖宗的事情。
然而,其子许世荣就难以预料了。
如果不是因为族人怀疑许元夏,许世荣兄弟二人或许不会自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,他们的母亲也未必会早早离世。
这样的经历,无疑在许世荣的心中种下了怨恨的种子。
以许世荣的个性,极有可能将这笔账算在了许氏家族的头上。
什么老祖不老祖的,在他看来,或许并不重要。
重要的是,他有可能从父亲许元夏的口中得知了德厚公的埋骨之所,甚至是那宝物的具体藏匿之地。
盗掘先祖的坟茔,无疑是大不敬之举。
许世荣自然不会将这样的事情对外人讲,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许世杰在酒后失言后,会被大哥许世荣严厉训斥。
因为一旦事情败露,会让他们兄弟二人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。
故而,许世荣便连亲兄弟也未告知。
如果真的是许世荣所为,那他的手段之狠辣、心思之深沉,实在令人不寒而栗。
只要坟茔的地址能对上,十有八九就证实了他的猜测。
当方如今缓缓道出他探查到的坟茔地址时,许成宗的脸上露出了惊诧的神色,他瞪大了眼睛,难以置信地问道:“怎么,你也知道此地?”
http://www.bixia5.cc/book/133/992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ixia5.cc。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bixia5.cc